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

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朗读

闻说轮台路,连年见雪飞。

春风曾不到,汉使亦应稀。

白草通疏勒,青山过武威。

勤王敢道远,私向梦中归。

译文

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,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。

春风从未到过那里,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。

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,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。

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,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。

注释

临洮:即洮州,唐时与吐蕃接界,在今甘肃临潭西。一说指临洮军,驻狄道(今甘肃临洮县)。北庭:唐六都护府之一,治所为庭州(今新疆吉木萨尔北)。

轮台:庭州属县.在今新疆乌鲁木齐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”

连年:接连多年。一作“年年”。唐郑遂初《别离怨》诗:“荡子戍辽东,连年信不通。”

曾(zēng):竟,竟然。一作“长”。

应:一作“来”。

疏勒:地名,唐时安西四镇之一,在今新疆疏勒。

武威:地名,今属甘肃省。

“勤王”句:一作“不敢道远思”。勤王:谓尽力于王事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狐偃言于晋侯曰:‘求诸侯莫如勤王。’”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473 .

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创作背景

  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(754年)诗人岑参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。临洮的旧友为他饯别。这是一次唱和,他得到“飞”字韵,因作诗留赠,向诗友公开此行的意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戴伟华.岑参边塞诗新论——以人缘和地缘为视角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(6).

  此诗所写,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。诗题“发临洮将赴北庭”,因而诗中所叙述,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。开头“闻说”者,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,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:自然方面,春风不到,连年雪飞;人事方面,汉使应稀。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,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,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,但是调子并不低沉。

  从“连年见雪飞”至“青山过武威”写景,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,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、人少、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。“连年见雪飞”写气候之寒冷,“春风曾不到”写其荒凉,“白草通疏勒”写其萧瑟,“汉使亦应稀”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,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。

 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,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,“勤王敢道远”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,而“私向梦中归”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,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。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“勤王道路远,家乡何时归”的关怀,写得很有创意,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。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,升华了主题,言简义丰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
  全诗从“闻说”落笔,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,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,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。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 ...

岑参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明圣湖头宋将茔,神州戮力想精诚。关张义勇原无敌,李郭功名竟未成。

沙漠何期归故主,权奸乃敢坏长城。孤忠遗恨千秋在,大树悲风日夜鸣。

()

暖云无力度邻墙,风袅游丝拂地长。深院独眠淹病酒,袷罗初试浅熏香。

新巢燕子来如约,未谢梨花待洗妆。绿草满池春欲去,几随诗梦到君傍。

()

重楼杰阁倚虚空,红日苍烟正郁葱。

乡国归来浑似鹤,交朋零落不成龙。

()

卧疴人事违,流景自如昔。年年溪南村,霜叶千树赤。

既为升平民,所好胡不得。耕凿给妻孥,相看至头白。

()
区必傅

杖策恣邀游,相从在浚谷。洞口白云生,天际岩如屋。

瀑布挂崖间,飞空作碧玉。长侣江流声,还如烟雾簇。

()
刘崧

群木飒萧萧,虚堂坐寂寥。秋声方永夜,月色自中宵。

目倦青编过,眠迟绛蜡消。平生江海志,及此叹飘摇。

()

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74号